|
2021年,杭州市余杭区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高水平建设“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统筹抓好行政区划调整、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顺利实现“全年红”。
地区生产总值2502.2亿元,增长7.5%,总量居全省第一。服务业增加值2125.48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605.70亿元;财政总收入745.31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5.69亿元。上述四项指标总量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7%;网络零售额增长35.0%。两项指标增速全市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为1.58,位居全省最优行列。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74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336.98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2125.48亿元,增长6.7%。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6:13.5:84.9。
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第三产业持续领跑。信息软件业支撑明显,实现增加值1670.1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6.7%。其中,规上信息软件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339亿元,增长12.4%,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为85.3%。
工业经济增势良好。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99.39亿元,增长13.3%,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248.44亿元,增长16.7%,规上制造业增加值245.81亿元,增长16.8%。23个行业增加值正增长,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223.7%。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4.64亿元,增长3.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1.63亿元,增长2.1%。其中,种植业产值34.56亿元,增长4.4%;渔业产值12.37亿元,增长4.6%。
三驾马车驱动增强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9%,其中项目投资增长21.7%。交通投资、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民间项目投资等结构性指标分别增长314.9%、41.5%、59.7%。制造业投资增长56.5%,高于全市28.1个百分点。6个“152”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内需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6.29亿元,增长22.7%。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9.32亿元,增长30.2%。网络零售额1521.14亿元,增长35.0%。
对外贸易增长较快。1-10月,全区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275.77亿元,增长29.7%,其中出口额257.03亿元,增长31.0%。化工医药产品、机电产品、家具休闲用品、高新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33.4%、24.2%、43.1%、31.3%。
三项收入持续向好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745.31亿元,增长15.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5.69亿元,增长14.0%。
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49.56亿元,增长18.6%,实现利润总额85.91亿元,增长26.3%。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57.71亿元,增长22.5%,实现利润总额36.71亿元,增长72.7%。
居民收入稳步向好。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60元,增长9.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184元,增长9.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05元,增长10.4%,均高于全区生产总值增速。
创新驱动加速发力
创新主体提档升级。之江实验室一期、中国美院良渚校区、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一期等产学研平台建成投用。中法航空大学、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等项目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小镇正式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新增孵化载体32个、物理空间158.83万平方米,新增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9家。全年新增上市企业7家,总数达到22家。509家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入选科技部公示名单。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年3家企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等11家单位15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夺得全省“科技创新鼎”。
新兴产业蓄能领跑。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8亿元,增长22.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26.89亿元,增长33.4%;健康制造业增加值31.16亿元,增长133.8%,拉动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率46.7%,较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金融要素支撑发展。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942.32亿元,增长11.9%;本外币贷款余额1607.73亿元,增长26.2%;不良贷款率0.38%,较去年下降0.08个百分点。全区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68.12亿元,增长26.1%;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27.73亿元,增长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