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网校正文

临平区高质量发展交出亮丽成绩单

2022-02-10 17:48:30 今日临平

临平区高质量发展交出亮丽成绩单 「相关图片」

临平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2021年是临平区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全区上下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数智临平·品质城区”战略定位,以争创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为牵引,精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活力,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良好开局。

综合实力实现跃升

产业发展齐头并进

根据全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940.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6%,高于全省、全市2.1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3位,总量规模全市排名由上年的第9位跃居第8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4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05.89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418.78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调整为1.6:53.8:44.6。GDP、农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增速排名位居省市前列。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达到409.99亿元,增长13.0%,高于全市2.4个百分点。高端制造业增势良好,规上高端装备制造业、时尚制造业、健康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模工业平均2.1、18.1、5.0、5.9个百分点。重点平台加快发展,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达到1061.47亿元,实现增加值313.69亿元,增长16.8%,对全区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5.6%。重点企业支撑有力,产值前百强企业实现增加值323.10亿元,增长17.8%,占全区比重为78.8%;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较上年同期净增45家,累计拉动规模工业产值增长22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持续向好,实现营业收入1639.34亿元,增长22.6%,利润总额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4.84亿元。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7.33亿元,增长12.0%。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61.81亿元,增长18.9%。新增建筑业三级及以上资质企业69家,其中跨区搬迁转入企业2家,拉动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1.4%。

服务业稳中有进。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18.78亿元,增长10.6%,高于省、市平均3.0、1.9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金融业增加值,房地产增加值、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1%、21.5%、11.1%、6.7%。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41.62亿元,增长25.2%。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收88.30亿元,增长34.9%。

农业生产形势平稳。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13亿元,增长4.1%,增速较上年提升2.6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1位。实现农业总产值24.11亿元,增长9.9%。其中,种植业12.85亿元、渔业9.08亿元、畜牧业0.46亿元,产值分别增长7.3%、14.3%、12.2%。

三大需求持续发力

内生动能持续增强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9%,分别高于省、市平均8.1、9.9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增长34.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3%。项目推进成效明显,项目开工率超过96%,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107%,集中开工重大项目52个,本松新材料、贝达梦工厂等“152”项目全部开工。结构性指标全面增长,交通、民间项目、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保和水利设施业、工业等结构性投资分别增长233.1%、40.1%、34.2%、105.4%、20.7%;制造业投资增长20.9%。

消费市场稳步复苏。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00亿元,增长11.8%,增速高于省、市平均2.1、0.4个百分点。汽车类消费保持平稳,实现零售额68.87亿元,增长4.0%。民生类消费增势强劲,实现零售额58.60亿元,增长50.3%。网络零售占比持续提升,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为43.36亿元,增长67.7%,占限上单位零售额比重为25.6%,增速和占比分别较上半年提升16.3、4.2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增势较快。1-10月,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78.55亿元,增长30.1%,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全市7.5、6.5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出口总额260.18亿元,增长30.0%。高新产品外向度提高,出口额23.17亿元,增长51.6%。出口市场日益多元,对“一带一路”国家、欧盟、美国出口额分别增长27.9%、46.4%和19.0%,占比分别达到32.1%、31.1%和20.9%。

创新活力不断增强

动能转换全面加速

创新驱动持续发力。开发区入选全省首批区域新智造试点、全省双创示范基地。临平新城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中国(杭州)算力小镇正式开园,签约入驻联芯通、地卫二等项目32个。大运河科创城建设启动。制定出台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政,企业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运达风电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省政府质量奖,杭汽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研究院投入运营,长三角G60浙江(临平)科创基地基本竣工。新增孵化载体20个、物理空间118万平方米。实施“双倍增”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73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新增上市企业3家,上市企业累计达到20家。

双招双引成效显著。持续开展“双集中”活动,集中签约项目138个,总投资超560亿元,成功招引成都倍特、巨星科技、绿地数科等一批优质项目;出台人才新政20条,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21名,自主培育市级及以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7名,新增高技能人才2613名、高校毕业生2.33万名;成立全国首个未来智造工程师联盟,集聚工程师人才4720名。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28.15亿元,增长15.8%,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0.0%;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分别增长16.4%和17.9%,高于全区规模工业3.4、4.9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61.8亿元,增长15.8%,占GDP比重较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4.4%,高于全市平均14.4个百分点。

财政金融稳健运行

民生共富扎实推进

财政金融稳健增长。完成财政总收入24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1.3亿元,分别增长37.9%和35.7%,两项收入增幅均居全市首位。全区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879.3亿元和2382.7亿元,分别增长14.8%和24.0%。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4.6%,高出全区总贷款增幅10.6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贷款增长18.3%。不良贷款率保持低位运行,为0.37%。

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184元,增长9.2%,两年平均增长6.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05元,增长10.4%,两年平均增长8.5%,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1.2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由上年的1.60缩小至1.58,处于省市最低行列,连续15年缩小。

民生保障不断完善。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2.2%。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5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2.47%。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83%、99.95%。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开工建设安置房122万平方米,单体竣工安置房194万平方米,回迁安置2933户,过渡期五年以上拆迁户实现动态清零。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全年开工学校项目25个,竣工投用16个、新增学位6870个。培育引进省市级名优教师170人。

2022年,临平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锚定目标、砥砺前行,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为全面建成“数智临平·品质城区”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语言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