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平阳县地区生产总值600.51亿元、5年年均增长7.8%,翔实的经济数据格外亮眼。这些数字不仅记录着过去一年取得的可喜成绩,更蕴藏着平阳经济稳中有进的内在逻辑。2022年,我县如何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向“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26县标杆”目标稳步迈进?代表委员们结合自身工作,纷纷建言献策。
补齐工业发展短板
县政协委员周光静的目光,锁定在去年我县经济发展数据上:2021年,我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政府工作报告上的喜人数字,让他感慨:“工业经济是我县经济跨跃式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在GDP中的占比高达39%。”
作为县经信局的党委委员、副局长,在周光静委员看来,2021年,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为全县后疫情时期经济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且交出了一张亮丽成绩单。
如何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周光静委员表示,目前,我县规上工业经济总量已稳居全市第四,而且主导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为打造平阳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26县标杆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发展基础,但从工业发展的全局来看,我县工业发展相比发达地区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工业发展是关键。“今年是‘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26县标杆’的第二年,工业发展至关重要。”周光静委员建议,要针对目前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短板问题继续发力,要尽快适应产业定位的调整。平阳县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要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及时尚轻工等产业,着力打造“1+2+N”的产业发展布局,相比“十三五”期间还是有一些大的调整,相关的工作计划方案,以及扶持政策主导方向要尽快作出相应调整。
“近年来,我县一些中小企业因为土地紧缺的原因,外迁日益严重。由此,既要确保引进大项目,又要积极创造条件,重点扶持一批传统产业中的重点企业,把存量工业做强做大。”他说,重大产业项目招引,需要与扶持本地高成长型企业齐头并进。
周光静委员建议的另一点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有关。目前,我县印包装备、机械机电、塑编塑包、皮革皮件、宠物用品等产业都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产业链日渐完善,近年来发展形势良好,但与全国发达的地方相比,改造提升的空间还相当大。因此,要加快制定政策措施,推进传统产业链基础再造和提升,以及积极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改造,加大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助推产业整体升级。
经济数据增长背后的环境优化更为重要。“小升规培育政策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土地要素的供给,为做大工业总量注入新的活力。”周光静委员表示,要继续优化营商服务环境,创建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认真落实好“三服务”“两万”等助企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企业能在发展过程中主动寻求做大做强,发挥好主体作用。
找准定位促发展
近年来,平阳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以众志成城的昂扬斗志,以真抓实干的作风,全力推进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县政协委员、凤卧镇党委委员郑莎莎在为我县经济新高度点赞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北港西部山区乡镇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后花园”,如何在全县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贡献力量,乡镇基层干部如何联动社会各界人士精准发力,都是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北港西部山区乡镇拥有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在绿色发展上,无论农业还是工业、服务业,西部山区乡镇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传统的农业绿色化改造升级,新发展产业则走绿色化之路。”郑莎莎委员认为,凤卧等西部山区乡镇,应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26县标杆中奋力作出革命老区贡献,可从夯实“绿色”基底,守牢“红色”根脉入手。
她建议,我县西部山区乡镇要继续抓特色民宿、红色旅游等共富项目,为平阳红色共富发展,做强特色经济提供新思路。此外,我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打造红色研学品牌,发展“红色教育”应该多点建设、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以红带旅、以红促农、以红兴文,在西部山区乃至全县铺开,提升平阳红色文化的软实力。
同时,要彰显“古色”风韵。郑莎莎委员表示,我县现在很多地区是千村一面、千镇一面,村庄规划建设特色不够突出,顺溪、青街等西部山区可突出本镇优势,做强特色经济,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把发展优势做到极致。如通过大力推动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传承“红色文化”“乡贤文化”“非遗文化”等特色文化,加快构筑现代化产业新体系,走出平阳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