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网校正文

变中谋进——质效提升成色足

2022-02-21 17:30:44 湖州市人民政府

编者按:为迎接市第九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本报今起推出“喜迎党代会·辉煌五年”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民为本、实事求是、创新实干,在高质量赶超发展征程上取得的喜人成绩和展现的良好风貌。

记者邵鼎

2022年,又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性节点向我们走来,市第九次党代会即将召开。

回眸过去五年,聚焦高质量绿色发展主题,全市上下牢记“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的殷切嘱托,深刻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

五载光阴弹指过,不忘初心敢为先。数据,是337万湖州人砥砺奋进的最好印证——

五年间,湖州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607.9亿元跃升至去年的3644.9亿元,年均增长7.4%;财政总收入从408.9亿元提升到去年的683.8亿元,年均增速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49934元、29000元提高到去年的67983元、4130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5……在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大道上,湖州步履稳健、激情满怀。

变中谋进——质效提升成色足

刚刚过去的五年,极不平凡。

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稳经济、决胜小康、迈入“十四五”……复杂的外部形势和一个个重大节点的到来,持续激发着南太湖蓬勃向上的动力、奋勇争先的魄力。

越是形势错综复杂,湖州人越是目标坚定、保持定力。

直面挑战,我市上下始终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持续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更是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持续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体系。连续五年,我市发展实力稳步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位居全省首位。

于变局中开新局!工业经济的质效双提升便是强有力的佐证。五年来,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成功突破千亿,年均增长8.9%。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7.2%、62.0%、31.4%,较2017年分别提升了7.3、20.3、6.3个百分点。

数字的支撑,是持续发力稳增长、增动能、调结构,加快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一方面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另一方面以智能化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成果显著。湖州,成为全国首个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试点示范城市,连续两次获评国务院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

服务业同样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去年,我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31.3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居全省第一;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3.1%,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创建平台、促进消费、优化布局等一系列举措,让服务业蓬勃发展贯穿五年之中,成为地方经济发展重要支点。

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也在农业领域走得铿锵有力。作为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水平最高、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最大、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131.4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158.1亿元,年均增长3.8%,水产、茶叶主导产业产值居全省第一。

产业结构的深度优化,是湖州专注于壮大实力、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最佳诠释。

进中求精——动能转换成效显

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怀揣“浙北再崛起”的雄心,依托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湖州五年来一直致力于主动接轨长三角一线城市。

在生产力的布局上,我市积极融入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区经济转型的大背景,按照“一湾极化、两廊牵引、多区联动、全域美丽”的思路进行生产力的再布局。2017年以来,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80个,其中3亿元以上435个;新竣工1354个,其中3亿元以上273个。

沪苏湖高铁唯一隧道贯通,湖杭高铁全线铺轨,杭德市域铁路开工,亚运会湖州场馆加快建设,三一重工“世界第一吊”和吉利新能源公交车下线……一批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注入的不仅仅是新动能,更是未来的发展活力。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经济领域的绿色转型同样为湖州增添着非凡动能——

五年来,以“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为契机,我市强化“双碳”目标引领和任务倒逼,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

五年来,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标准,我市通过正向引导和反向倒逼持续深化产业集约化转型,提升生产要素资源的利用率;

五年来,以数字化改革为方向,我市在全国首创“碳效码”,381个行业3700余家规上企业的碳效标识赋码全覆盖,节能降耗的脚步坚实有力;

……

前进路上,开拓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五谷丰登”计划就是一个制胜未来的“杀手锏”举措。凭借自然风景和城市宜居环境集聚创新、创意要素,“五谷丰登”正引领推动我市加快从“风景地”向“创新地”蝶变。目前,已有54个项目列入了“五谷丰登”计划实施方案。

高能级的平台持续落地太湖南岸,创新势能也在这里不断叠加。五年耕耘,如今湖州的创新指数已居全省前三。

精中思破——频辟新径活力强

处于长三角的中心区域,湖州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却也面对“万亿俱乐部”城市群的夹击。

迈入新的时代征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五年来,我市积极凸显城市特有优势,以“小个子”也能迸发大能量的决心,重新定义湖州发展路径。

生产力新布局、“轨道上的湖州”、“五谷丰登”计划、南太湖新区、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一系列载体举措搭建出强有力的发展基石。目前,湖州已成功构建“2+8”平台体系,新增2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回首过往,无法回避的依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纠缠。致力于构建区域良好的营商环境,湖州连续出台新政,继2020年推出“湖八条”“湖九条”后,去年又推出“湖十条”、优化营商环境“30条”,以最强政策供给打造最优环境,唱响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双城记”。同时,作为全省疫情防控较好的城市之一,我市经济稳增长内生着强有力的保障。

真心实意的政策和真金白银的支持,稳住了企业的信心,也注入了发展的底气。五年来,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7.7万户、“金象金牛”企业13家、上市公司22家。千千万万个“小稳”,构筑起全市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大稳”。

作为全省共同富裕建设唯一“缩小城乡差距”试点市,民生福祉大于天。五年来,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2%和9.3%,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的欠发达村全部摘帽。

创举之中,一辆班车的启动引人瞩目。我市参照公交车模式,创造性地推出“共富班车”机制,慢病服务、优教共享、乐业湖州、快递活村、未来农场、乡村畅行、才聚基层、清亲好水、村游富农、送气下乡、千兆进村等“共富班车”鸣笛发车。正是基于城乡均衡、区域协调、治理有效等良好基础,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回望是为了更好启示未来。砥砺前行中的湖州跨过山河大海,跑出了新格局、新思路。站在又一个五年征程的新起点,今日之湖州必将勇立潮头,再创佳绩。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语言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