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今天的作业很有趣,是给新发的抹布做上个性标志。”2月24日一放学,白云中心小学二(6)班的徐骏浩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事告诉了妈妈。
在车上,母子俩就开始了“头脑风暴”。“能不能在抹布上画幅画?”“不行不行,如果是画的话洗几次就没了!”“那就用线缝上你的学号吧!”“这倒可以。不过,我想要更有创意的”……一到家,徐骏浩就开始翻找他的玩具箱,希望在里面能找到点什么做创意。这时,妈妈拿来了一些以前开加工厂时剩余的水钻,说:“要不,我们用这个缝上你的名字?”徐骏浩眼前一亮,觉得是个好主意。两人就一起动起手来。“妈妈帮我穿线打结,我负责缝。可是,我们缝‘徐’的第一个撇就花了半个多小时。”徐骏浩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就和妈妈建议,太难了,能不能换一个。”于是,他俩把之前缝的全拆了,又重新找材料。在吃晚饭的时候,徐骏浩无意间看到了遗弃在角落的生日头饰。那是之前爸爸过生日的时候戴过的,因为不会亮了,已经准备丢掉。他问妈妈:“上面的这些装饰可以拆下来吗?”妈妈一看,乐坏了:“当然可以,这些材料是硅胶,可以缝在抹布上,而且洗不坏。”就这样,徐骏浩标有“男神”字样的个性抹布诞生了。
和徐骏浩一样,大多数的同学都选择了缝制的方法进行抹布的标记,有的缝了学号,有的缝了小名,有的缝了发圈上拆下来的蝴蝶结。穿针引线的活让二年级的小朋友多了一次难忘的劳动经历。“针眼太小,线太不听话,我穿了10多遍才把针线穿好。不过,我掌握要领了。那就是沾点水在线头上,然后用手指搓紧搓尖,这样一下子就能穿过去了。“王梓涵自豪地说。金佳杋的妈妈很激动,她说:“我儿子选择了把幼儿园时的姓名贴缝到抹布上。我在旁边看着真的很着急,几次都想自己上。可是孩子说一定要自己动手才算完成任务。虽然缝出来的线条像蚯蚓一样,但是缝好的那一刻,我居然高兴得眼泪都冒出来了。”饶文博的爸爸表示:“通过这样一次的抹布标志,这两块抹布在孩子眼中变得更宝贵了。”
2019年9月,白云中心小学搬入新校舍。开学第一天,孩子们收到的礼物就是两块抹布,蓝色抹布用于擦拭课桌椅,咖啡色抹布用于清洁地面。这两块抹布不仅是劳动工具,也是孩子们的伙伴,见证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早上到校、午餐前后、大扫除时……这两块抹布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校少先队辅导员马芳芳介绍:“以往的抹布,大多是在商标处写个名字或学号来辨认。但是,因为不够明显,经常会有人拿错抹布。加上时间久后记号笔痕迹变糊模,总会有抹布丢失或者抹布找不到主人的情况。这学期,我们发出倡议,给自己的抹布做上个性标记。这不仅是为了方便识别,而且也是一次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对孩子来说更是一次手脑并长的劳动实践。”
作为省级的劳动教育实验学校,白云中心小学不断深化“新劳动教育”理念,将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能力提升与品德习惯相融共生、互相促进。本学期,该校在红领巾合作社的基础上已列出劳动清单,结合《劳动》教材与学校实际开发劳动教育项目,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格局,让劳动教育真正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傅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