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网校正文

九大工程助推共同富裕

2022-03-24 11:35:19 余姚市人民政府

柳树吐翠,绿水含笑,四明山区域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总投资1.5亿元的浙东红村旅游综合体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铆足干劲紧张作业,一段时间以后,这里将建成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和浙东红村景区游服中心;横坎头红锋共富联盟区域发展有限公司亦已揭牌成立,以资源互补、优势共享经营理念,推动横坎头以及周边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个春天,我市以实际行动吹响了高水平加快打造四明山革命老区新时代共同富裕样板区的号角。

九大工程助推共同富裕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四明山革命老区是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是生态功能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管控区,面积546.7平方公里,约占市域面积的三分之一,涉及8个乡镇(街道)、78个行政村、12万余人口。区域内拥有森林面积63.9万亩、耕地10.1万亩,是“中国红枫(樱花)之乡”“中国高山云雾茶之乡”所在地。

近年来,我市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走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之路,增强“窗口意识”、提高“窗口标准”、展示“窗口担当”,开展了系列创新工作,形成了一些有效经验,促进了革命老区强村富民,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共同富裕样板区打造迈出了新步伐。

去年,四明山革命老区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1.66亿元、经营性收入3246.9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35%、4.71%,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下村动态清零;革命老区群众人均收入31500元,增速高于全市平均4个百分点。其中,横坎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37.75万元、经营性收入359.6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1%、146.1%。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四明山革命老区至今仍是相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滞后于平原地区,也是我市推进共同富裕的“短板”所在。眼下,我市聚焦党建引领、区域统筹、特色发展,率先探索建立先富带后富、推动共同富裕的科学体系,并以横坎头村的先行先试,引领带动四明山区域乡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加快打造梁弄镇全国革命老区新时代共同富裕样板镇、四明山区域全国革命老区新时代共同富裕样板区,让四明山区域成为令人神往的红色圣地、生态宝地、发展高地、人居福地。

根据近日出台的《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加快打造四明山革命老区新时代共同富裕样板区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下一步,我市将全面启动实施四明红锋引领、特色产业培优、强村富民增收、基础设施提标、公共服务均衡、文明建设深化、美丽家园提质、淳美乡村智治、体制机制创新等九大攻坚提升工程,为高水平加快打造四明山革命老区新时代共同富裕样板区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劲动力。

共同富裕关键靠产业发展。我市将高质量实施“29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做大做强柿子、樱桃、茶叶等老区精品特色农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竹(笋)附加值,支持开发猕猴桃、蓝莓等特色果酒及深加工产品;大力实施“数商兴农”工程,依托“四明臻货”展示展销平台,发展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实现老区“互联网+”农产品的出村进城;加快四明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加快中国电影(音乐)版权服务基地、大茗谷旅游度假区、横坎头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推动文旅、农旅、体旅融合发展,创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同时结合老区民宿经济、养老经济、培训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研究一村一策发展路子,有效激活闲置农房等各类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方案》指出,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到2025年,四明山革命老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将基本形成,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提升,农民增收能力明显增强,美丽家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党建统领基层整体智治体系持续完善,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率先建立。(下转第4版)  (紧接第1版)“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力争实现四明山区域群众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到2025年达到55200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年增长10%左右,实现更高水平、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更优体制机制的共同富裕。

为共同富裕提供梁弄经验

四明山区域处处风光处处景,一幅幅绿水青山图吸引眼球。

“发展红色旅游,利用绿色资源,壮大特色农业。”这些年,梁弄镇横坎头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率先发展以樱桃为代表的小水果产业,依托红色旅游资源,逐步发展水果采摘、农家乐、教育培训等产业,真正走上了全面小康道路,获得“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2021年,村民人均收入达44258元。

在横坎头村采访时,记者巧遇该村“90后”村民黄徐洁。她告诉记者,因为看到了家乡的发展机遇,前几年选择回到横坎头村创业,打造了一家红色主题的农家土菜馆,为家乡的红色旅游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徐洁从一名“海归”华丽转身为“厨娘”,在促进自身增收的同时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她信心十足地说:“决定返乡办农家乐的时候,不少人都不理解,说都出国留学了,怎么还回来当了个‘小厨娘’,在餐馆里端盘子服务客人。但是我觉得,能在家乡创业,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如今,在横坎头村,越来越多的青年返乡创业。他们有的开民宿,有的做大糕,有的开茶馆……沿着“美丽公路”,赏美景、品百果、观湖山、住农家、尝土菜,横坎头村俨然成了一个集历史文化、革命胜迹、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型村落。

旅游度假产业的兴起,带动了梁弄镇土特产的销售。位于四明路的拾味坊大糕店里,顾客盈门,生意十分红火;两台大型不锈钢蒸箱在员工的操作下,烹制出一排排软糯、喷香的梁弄大糕。店主黄薇忙着接待顾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拾味坊’经过近6年的发展,生意越来越好,客户以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的游客为主,年销售额超过300万元。”在梁弄镇上,像这样的大糕店共有70余家,产业规模超6000万元。

毗邻梁弄集镇的东溪村地处公路两旁,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山村,村里多低丘缓坡地。如今,这些低丘缓坡地“摇身一变”成了“绿色银行”,村民在这里种植了樱桃、蟠桃、猕猴桃、杨梅等果树。每到收获时节,果树上结满了饱满的果实。东溪村共产党员孙国权指着自己流转的100多亩低丘缓坡地欣喜地说:“这几年水果大丰收,我每年的毛收入超过50万元。”像这样的水果基地,梁弄镇目前共有1.5万亩。全镇每年观光农业旅游收入超7000万元,农业特色产业总收入超1亿元,现代特色农业成为老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支柱。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们村在高水平加快打造革命老区新时代共同富裕样板村的同时,努力引领共同富裕,争当全域发展‘领头雁’。”横坎头村党委书记黄科威告诉记者,该村积极探索形成以行政村为单元的共同富裕发展模式,以横坎头村为核心,采用“1+5+3”模式,集聚汪巷村、甘宣村、白水冲村、贺溪村、横路村等5个村为主要成员,引领带动让贤村、岭头村、东山村等3个村,组建横坎头红锋共富联盟党委,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打造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特色精品农业联动发展样板区、新时代农村改革试验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先行区。

梁弄镇已经出台高质量发展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新时代共同富裕样板镇行动计划(2021-2025),眼下正按计划有条不紊实施产业培优、家园提质、农村改革、结盟共建、福祉增进、文化繁荣、智治安民、党建强基等八大行动,积极构建历史与现代相映、人文与自然相融、经济与生态相促的新发展格局,为高水平加快打造四明山革命老区新时代共同富裕样板区提供梁弄经验。

合力奏响共同富裕之歌

蓝图已经绘就,使命催人奋进。

根据《方案》,四明山区域相关乡镇和市级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因地制宜、狠抓落实、奋勇争先。

地处四明山深处的四明山镇深入践行“两山”理念,通过巧绘红色党建引领、绿色产业转型、蓝色文旅融合、金色同心帮扶“四色图”,全力带领该镇群众走向共同富裕。

唐田村地处高山,村级集体经济一直较为薄弱。如今,该村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对革命纪念建筑物加以修缮、保护,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结对单位的帮扶下,该村做出了串联幸福水库、“网红打卡地”栖霞坑古道、黄金古道、金钱松古树林、北美冬青等特色资源,以点带面实现“旅游兴农”新发展路径的决定,按照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村民幸福的工作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发展生态旅游,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走好山区乡村振兴之路。

“因一条‘黄金古道’在网上‘刷屏’,‘隐藏’在大山深处的‘红村’走进人们视野,在为村庄带来人气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初尝甜头的唐田村党总支书记唐位波难抑心中激动。

一片茶叶,致富一方百姓。地处四明山腹地的大岚镇共有2万余亩茶园,近年来通过高标准建设茶叶基地、高档次打造名优茶、高品位注入茶文化、高质量开拓新市场等途径,让“叶子”变成了“票子”。去年,该镇实现春茶产量226.6吨,产值2831.5万元,比上年增加189.1万元。目前,春茶已开始采摘,该镇正全力筹备第十七届“神奇大岚”茶文化旅游节,努力让大岚茶叶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沈亚红是大岚镇的一名“茶二代”,家里有几百亩茶园。20多年前她刚刚接过父亲手中的茶厂时,因为交通不方便,要把茶叶卖出去,很难。为了把茶叶及时送下山,沈亚红除了找人带,还要专门雇一辆车,将茶叶送往余姚、宁波、杭州、上海的客户处。

“现在不仅是我,连店里的小姑娘都自己有车,茶叶一做好就能送下山发货,毕竟茶叶是一天一个价。”沈亚红已经把茶厂的产值从一年30万元做到了四五百万元。道路修好了,茶农们的销路自然也不愁了。

除了茶厂,沈亚红还经营着一家以茶为特色的民宿——老沈家茶宿,吸引了很多游客。

自从崎岖的山路浇筑上柏油,素有“高山台地之最,诸水之源”之称的大岚镇,用旖旎的风景吸引了一波波慕名而来的游客,生态旅游业正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当下,春笋已经上市,位于鹿亭乡中村村的村级服务社里人头攒动,负责人林倩倩忙得不可开交。她一边接待前来咨询的村民,一边帮助他们办理小额存取款业务。这家由市农合联牵头主导的村级服务社,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鹿亭乡是四明山区域村级服务社起步最早、成效最显著的乡镇之一,目前该乡12个行政村已实现村级服务社全覆盖。去年,该乡通过村级服务社销售农产品逾800万元,快递物流突破1.5万单,办理小额存取款业务3万多笔、保险业务金额200余万元,培训涉农电商人员200余人次。这些“家门口”的村级服务社,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让村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在村级服务社的支持指导下,鹿亭乡积极围绕山区一二三产联动发展,集中采购15台烘干机,完成了“一村一座烘干房”的布局。去年上半年,全乡共烘制笋干约1.5万公斤,其中低收入农户免费烘制约2000公斤;下半年全乡制作番薯粉丝8.25万公斤,销售额突破650万元,同比增长22%,帮助村民人均增收1400元,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粉丝经济”。

“实践证明,村级服务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发展,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以多元化方式服务‘三农’,是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市供销联社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进农合联数字化转型,提供数字农合联集成式生产服务,促进农合联村级服务社提档升级。鼠标点一点,网络联一联,一些疑难问题迎刃而解!”

走进占地370平方米的“四明臻货”余姚市农产品展示厅,宽敞整洁的展台、包装精美的农副产品,令人眼前一亮。余姚榨菜、年糕、茶叶等许多原本包装简陋的“土特产”摇身一变成为精品名优农产品,吸引着更多消费者的眼球。

“山货出山,产品进城”,我市有关部门正在发挥“红枫”“樱花”“高山云雾茶”名品之乡、“余姚樱桃”“鹿亭粉丝”等地理标志、“梁弄大糕”“陆埠豆酥糖”“大岚番薯枣子”等非遗产品的影响力,扩大“四明臻货”公用品牌能级,加强线上线下营销平台建设,讲好农耕文化和品牌故事,以“互联网+”串联农业产业链,提高四明山区域农产品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为四明山区域打响农产品品牌、实现生态富民贡献力量。

绿水为凭,青山作证。站在新的起点上,四明山区域广大党员群众豪情满怀,正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着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语言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