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网校正文

【康平托老院】陈雪兰:22年如一日的坚守承诺

2022-03-09 15:47:05 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政府

照顾一位老人的体会我们都有,但是照顾300多位老人呢?而且还是一年365天没有休息日呢?真不容易!可这么不容易的事情,陈雪兰却坚守了22年。

1966年出生的陈雪兰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是怎么样的性格能让陈雪兰22年如一日的坚守自己的承诺?日前,记者走近康平托老院院长陈雪兰,采访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来自母亲的善良

“我的母亲很好客,也很善良。”这是采访陈雪兰时,她说的第一句话。因为外婆外公走得早,让陈雪兰的母亲对老人更多了一份恻隐之心。乐观良善的母亲,是陪伴陈雪兰身边最多的,也是对她影响最大的。

母亲的性格造就了陈雪兰从小充满爱心,热衷助人为乐。35岁那年,当时还是做建材生意的她看到这样一幕:一位80多岁的老婆婆,背驼得都快碰到地面了。可她还是每天到菜市场捡些别人扔掉的菜叶,回家喂鸡、鸭等,一日三餐的饭菜更是让人觉得心疼。

“当时看到这一幕真的让人挺心酸的!至今老人驼背捡菜叶那个画面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里。类似这位老婆婆这样,周边还有很多老人的晚年生活得不到周到照顾。”陈雪兰说。

让陈雪兰萌动办托老院念头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年陈雪兰还是20岁,父亲10分钟前还好好的坐在椅子上跟她聊天,10分钟后,父亲突然一口气喘不上来,就断气了。陈雪兰亲眼看到父亲离世,对她打击很大。

“世界上别的东西可以买,唯独亲情是无法买的。虽然我已没有机会再孝敬自己的父亲,但我可以孝敬别人的父母。”陈雪兰说。

2000年,她说服了家人,放下建材生意,动用了家里所有积蓄,再向银行贷款3万元,租来房屋,置办了设施,创办了第一个托老院,自己既当护工又当院长。

陈雪兰能22年如一日的坚守养老事业,离不开她从小就对“生命”“家”“亲人”的思考,让她和旁人相比,对老人更多了一份关切之心。

来自内心的挑战

刚开办时,陈雪兰将托老院定位公益性,收养对象以失能、半失能为主。对家庭困难的老人少收生活费,对“五保”老人则免费入住。

收养对象的性质决定了陈雪兰面对的不仅仅是累活,更是脏活。开业第一年,托老院只有一个老人,是一个86岁大小便失禁的老人。第二年,陈雪兰接受了一位患有肠癌的阿婆,这位阿婆大便失禁,常常鲜血淋漓。“她流出来的血像鼻涕一样黏稠,每次给阿婆洗内裤,要么沾满大便,要么沾满浓稠的血水。而在20年前,大家都很少使用成人尿不湿,都是靠换洗裤子的。”陈雪兰说。

“刚开始洗时,真的是一边洗,一边在呕吐,吃饭时一想到这衣裤,饭也吃不下,主要是心理上克服不了。”陈雪兰说,后来,她脑子里就一直跟自己说,这个是我的老妈,老妈的内裤有什么脏的呢。

所以,当现在很多人问陈雪兰,你是如何做到给几年没洗澡臭气冲天的流浪汉理发、洗澡的?

每次,陈雪兰都说,来到托老院的都是我的家人,你们给家人洗澡会嫌弃吗?给自己的孩子洗脏内裤会嫌弃吗?

敬老院里有一个长长的小便池,一次,陈雪兰像平常一样下去清洁,碰到一些难以清洗的地方,陈雪兰就一点一点的仔细擦洗。这一幕无意中被一个老人的家属看到了,他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感动地说,连小便池院长都这么认真仔细擦洗,我作为老人家属,把老人放在你这里,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没有人天生会的,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一步一步克服过来的。我也是很爱干净的一个人。”陈雪兰说。

22年来,陈雪兰待老人似亲人,对于得了各种病的老人,她从不嫌弃,照顾十分的贴心。她名为院长,实为护理员,许多老人大小便失禁,拉在裤子里,她就自己动手洗;有的老人便秘,她就带上一次性手套,用手去为他们抠……

来自亲人的感情

作为一名照护老人的当家人,最需要的就是责任心和爱心。每天除了日常出门交涉工作,陈雪兰从早到晚、吃、住都与老人在一起。

要把敬老院管好,仅仅有一份爱心还不够,陈雪兰认为还需要方法。“在这里,就像一个大家庭,”陈雪兰熟知全院300多位老人的脾气性格、身体状况,掌握每一位老人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最大限度地顺着老人、满足老人,出现急病等特殊情况时总能最及时地处理应对。

“和老人通过10句问话,就能知道老人意图,”在22年的托老工作中,陈雪兰细心观察老人们的肢体语言,很快就能明确了解老人的需求。

“以前啥都不怕,现在处处变得谨慎,生怕老人发生意外。”她坦言,办托老院以来,责任心更重了,每天晚上睡觉都是带着警觉性的。

一次一大早,陈雪兰先是接到要赶在中午前准备好大陈青垦源颐养院过节菜肴的消息,只得赶紧买了菜寄运到岛上去。回到康平托老院,一位护工联系她,说一位老人陷入了昏迷。陈雪兰赶到老人的房间,判断老人可能是血糖低陷入昏迷,便将糖塞进老人的嘴里。没过几分钟,老人清醒过来。想起这段危急时刻,陈雪兰有些后怕,但更多的是救人后的喜悦。

对于陈雪兰来说,工作与生活是完全分不开的,忙碌已成为她的常态。

来自社会的责任

“别人不要的人我都要。”这是陈雪兰心底的执念,也是她回报社会的责任。

2021年12月,区民政局接到一个热线电话,说是在东环大道与体育场路交界处的桥洞下,有一位流浪男子,希望能够妥善安置。放下电话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白云街道工作人员和陈雪兰一起立即赶到了现场。

因流浪汉白天出去找食物,工作人员和陈雪兰连续去了三次才找到此人。该流浪男子名叫李某某,来自陕西,今年53岁。这次,托老院院长陈雪兰特地带去了烧好的面条和一些热的食物。吃着热腾腾的面条,此时,李某某感动地流下了眼泪,答应离开桥洞,接受托老院的帮助。

葭沚街道乌石村桥洞下、70多岁的流浪汉“阿宝”,在外面流浪了15年,白天在外流浪,晚上就睡在桥洞下,吃的都是人家倒掉的饭菜。陈雪兰第一次过去时,阿宝叫他们“死开,死开”。第二次,陈雪兰拿着大衣、棉被、围巾、鞋子顶着刺骨的寒风又去找阿宝了。这次阿宝仍然没有给她好脸色,对她送来的东西置之不理、扔到一边。劝说了将近两个小时后,陈雪兰依旧无果而回。第三次,陈雪兰买来面条、面包、烟过来找阿宝。“老爸,跟我回家吧。”陈雪兰哭着劝阿宝道。刚开始阿宝没反应,直到陈雪兰叫了第三声“老爸”时,阿宝把猪脚递给陈雪兰说:“你吃”。

这一句“你吃”让陈雪兰感动得眼泪都出来了。就这样,阿宝被她的诚心所打动,坐上了陈雪兰的车来到了养老院,阿宝从此在养老院里得到了免费的照料。

这么多年,陈雪兰“请”来不少流浪汉。在椒江南门河边流浪了十几年的潘老汉夫妻、在葭沚老街流浪了40多年的阿夏、在椒江二中对面流浪了几十年的“小白眼”、在商业街流浪了十多年的小强、徐成芳等9个流浪人员及家境困难的抗战老兵魏元初等都在陈雪兰的养老院里得到了悉心的照料。

江西籍的流浪人员小强,在陈雪兰的养老院里住了4年。2019年公安通过技术手段为其找到了家人,救助站工作人员将其送回家里,可是不到2个月他又回到了陈雪兰院里。他对陈雪兰说:“干妈,你比我的亲妈还亲!”还有很多外地的流浪人员,当救助站为其找到了家人,将他们送回老家时,他们抱着陈雪兰哭,舍不得离开她。如今,小强的母亲还经常跟陈雪兰微信联系,时不时把小强的近况发给陈雪兰看。

来自子女的孝顺

在康平托老院,陈雪兰还专门设了一间“临终关怀室”。

“本意是让病危或临死的老人住进这间‘临终关怀室’,由家属陪伴老人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陈雪兰说,陈雪兰和她的员工跟他们的子女一起,扮演着“亲人”的角色,守护着老人最后的尊严。

有一次,在“临终关怀室”,陈雪兰给一位临死的老人理发,想让他走得干干净净,更有尊严。一旁,陈雪兰的妹妹帮忙扶着老人,妹妹见老人状况不好,喊道:“他撑不住了!”陈雪兰便一边安抚妹妹,一边手上不停地为老人理发。

从事养老工作这些年,陈雪兰也有碰到过一个送母亲过来,第一句话就问“我的母亲什么时候死”的不孝子;还有只要母亲退休金,而不愿意赡养的二儿子……

碰到这类情况,陈雪兰总是这样劝说他们:当自己的父母要照顾兄弟姐妹的孩子时,你要想想,你是有兄弟姐妹的,不能独占父母的爱;当自己的父母临老需要照顾时,你要想你是独生子,照顾父母就是你的事。很多子女听她这么一劝导,也都释然了,不再为父母的偏心或爱得不完全而生气了。

爱是一种传递,陈雪兰从母亲身上传递了善良,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了下一代,如今儿女也都很孝敬她。半个月前,陈雪兰的母亲离世了,临终前,陈雪兰握着母亲的手握了6个小时,32岁的儿媳妇也整整陪着陈雪兰旁边6个小时。

前几天,她看到一件中意的衣服打折后780元,她舍不得买,儿媳妇说:“妈妈,我送给你,你孝敬这么多老人,就当‘奖励’你。”

这几天,陈雪兰喉咙有点发炎,经常咳嗽,女儿知道后,不声不响地买来了药,放在陈雪兰的房间,督促她注意休息。“儿媳妇、女儿这些暖心的行为,让我很感动,同时也更加激励我。”陈雪兰说。

记者手记:

有一种坚守,叫传承

□徐丽平

有人说,有一种初心叫坚守,有一种坚守叫传承。康平托老院院长陈雪兰,不仅自己22年如一日坚守自己的初心,而且还把这份坚守传承给女儿小优。已在省城杭州工作了7年的小优看到母亲的艰辛和不易,也看到母亲的坚守。对母亲的爱,驱使着她放弃优越稳定的工作,回来帮母亲挑起这份沉甸甸的担子。如今,她在打理母亲交给她的大陈岛的一家敬老院。

传承,来自品质的发扬。“阿婆,你穿上这件衣服就像小姑娘一样漂亮!”98岁的赵美儿被小优的话逗乐了,小优乘机娴熟地为老人穿上一件稍厚点的针织服。然后,她随手拿过镜子一边对着老人照着,一边又忙着给老人梳起头发:“漂不漂亮?”老人再次被她逗乐,“等会带你去公园散步。”老人两眼放光地笑问:“去公园?”“嗯,去公园。”小优和老人这段情真意切的对话,让笔者很熟悉,从小优身上,笔者看到了她母亲陈雪兰的身影,也看到了陈雪兰内在品质的延续和发扬。

传承,来自无声的身教。“我实在心疼我妈,她太不容易了!”正是在母亲无声的以身作则下,小优会帮着母亲打理敬老院,也会跟着妈妈从护理老人开始学起,照顾老人穿衣,换洗衣服,给老人洗澡,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喂饭,为瘫痪在床上的老人更换尿不湿等。看着母亲逐渐老去的身影,小优希望能多帮助母亲分一些忧、担一些责,重活、累活、脏活她也都抢着干。

有人说,女人天性中有一种为家坚守的力量。每一个女人正是如此,她们从母亲的坚守中接受熏陶,又内化成新的坚守,传承至下一代,在每个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温暖善良的种子。爱是一种传递,坚守也是一种传递,陈雪兰从母亲身上传递了善良,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了子女,传承给了下一代。

有一种坚守,为传承;有一种力量,在传承;有一种精神,叫传承。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语言

知识